声明

本文是学习GB-T 29045-2012 预制轻薄型热水辐射供暖板.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制轻薄型热水辐射供暖板(以下简称供暖板)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型号,材料,要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建筑地面、墙面和顶面的供暖板;其厚度不超过13 mm,
热媒温度不高于

60℃,工作压力不大于0.6 MP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20 不锈钢棒

GB/T 2792 压敏胶粘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GB/T 6342 泡沫塑料与橡胶 线性尺寸的测定

GB/T 8013.3—2007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
第3部分:有机聚合物喷涂膜

GB/T 8813 硬质泡沫塑料 压缩性能的测定

GB/T 10798 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

GB/T 10801.1—2002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GB/T 13808 铜及铜合金挤制棒

GB/T 18102 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GB1858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T 18992.2 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 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GB/T 19473.2 冷热水用聚丁烯(PB) 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

CJ/T175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 管道系统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制轻薄型热水辐射供暖板 thin prefabricated hot
water radiant heating board

由保温基板、支撑龙骨(可选)、塑料加热管、粘接胶层、铝箔层和支路分集水器等组成的一体化供暖

用薄板,其结构参见附录 A。

3.2

保温基板 insulating base board

一种带管槽的泡沫塑料板,既起保温作用又作为镶嵌塑料加热管的基层材料。

3.3

支撑龙骨 supporting keel

在供暖板内间隔设置、承担室内地面上荷载的条状构件。

GB/T 29045—2012

3.4

加热管 heating plastic pipe

镶嵌在保温基板内、内通热水的塑料管。

3.5

铝箔层 aluminum foil

粘贴在已镶嵌塑料加热管和支撑龙骨的保温基板上表面、用于导热均温的铝箔构造。

3.6

支路分集水器 branch manifold

用于连接供暖板中各路供回水管和热源供回水管的分水集水装置。该部件包括主体(内设水流通

道)和伸出的管道接头。分为暗装型和明装型,暗装型设置在供暖板成品中,明装型与供暖板分离设置。

3.7

供暖板的总散热量 total heat release of heating
board

供暖板向上、下方向散热量的总和。

3.8

热源管 heat source pipe

连接主路分集水器与支路分集水器、用于向供暖板提供热源水的塑料管。

4 分类和型号

4.1 分类

4.1.1 供暖板按保温基板可分为带支撑龙骨型和不带支撑龙骨型。

4.1.2 供暖板按支路分集水器构造可分为暗装型和明装型。

4.1.3 供暖板按供暖板内加热管的材质可分为耐热聚乙烯(PE-RT)
管、交联聚乙烯(PE-X) 管、聚丁烯 (PB)管。

4.1.4 供暖板按铝箔是否防腐可分为普通型和防腐型。

4.2 型号及示例

4.2.1 型号

style="width:9.83994in;height:3.91336in" />GNB

铝箔代号:防腐型 F

-管材材质、外径(mm)

— —支路分集水器代号:暗装型 A、明装型 M

— —龙骨代号:有龙骨 L、无龙骨 W

— — 保温基板厚度(mm)

— —预制轻薄型热水辐射供暖板

4.2.2 示例

GNB13LA(PERT8)F: 保温基板厚度为13 mm,
带支撑龙骨,支路分集水器为暗装,板内加热管管材为 PE-RT, 管

材外径为8 mm, 铝箔为防腐型的一种预制薄型辐射供暖板。

GB/T 29045—2012

5 材料

5.1 除压缩应力外,保温基板的其他性能应符合GB/T10801.1—2002
中对Ⅲ类的规定。保温基板可

采用表观密度不小于35 kg/m³ 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作。

5.2
加热管管材可采用交联聚乙烯管、耐热聚乙烯管、聚丁烯管。交联聚乙烯管性能应符合
GB/T 18992.2的规定。聚丁烯管性能应符合 GB/T19473.2
的规定。耐热聚乙烯(PE-RT) 管性能应 符合行业标准CJ/T 175 的规定。

5.3 加热管管外径不应大于8 mm, 管道壁厚应按 GB/T 10798 规定的管材系列S
值确定。交联聚乙烯

(PE-X)管和耐热聚乙烯(PE-RT) 管应按S 值不大于2.8计算;聚丁烯(PB)
管应按S 值不大于4.0计算。

5.4
支撑龙骨材质可采用木材或塑木材料等,支撑龙骨不应有翘曲,应满足供暖板承载能力的要求。

5.5 支路分集水器采用黄铜材料时,应符合 GB/T 13808
的规定;采用不锈钢材料时,应符合

GB/T 1220的规定。

5.6 铝箔应采用纯铝制作,经过压延后其厚度不应小于50 μm, 且厚度应均匀。

5.7 防腐型铝箔表面喷涂的有机聚合物膜,应符合GB/T 8013.3 的规定。

5.8 胶粘剂的环保性能应符合GB 18583 的规定。

6 要求

6.1 外观和尺寸

6.1.1
供暖板表面应平整无明显凹陷。铝箔粘接应牢固无空鼓,无明显碰伤。支路分集水器应无碰
伤。各支路管道与分集水器接口连接应无松动或脱落。

6.1.2 支撑龙骨厚度应略小于供暖板厚度,其厚度差不应大于1 . 0 mm;
供暖板中支撑龙骨间距不应 大于310 mm。

6.1.3
在一片保温基板中布置供回水加热管时,供水管和回水管间应隔排列,不应交叉和重叠。

6.1.4
支路分集水器的厚度与供暖板应相同,其接头尺寸应与加热管和热源管的管径和壁厚相匹配。

6.1.5 供 暖 板 的 标 称 厚 度 不 应 大 于 1 3 mm, 与 标 称 厚 度 相
比 , 不 应 有 负 偏 差 , 正 偏 差 不 应 大 于 0.5 mm。

6.1.6 每片供暖板的尺寸与标称尺寸相比,其长宽尺寸正负偏差均不应大于10
mm。

6.2 供暖板的散热量

6.2.1 在 附 录 B

的测试工况下,供暖板的总散热量不应低于产品的标称值。

6.2.2 在 附 录 B

的测试工况下,供暖板向下散热量不应超过总散热量的25%。

6.3 工作压力

供暖板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产品的标称值。

6.4 供暖板的额定水流阻力

6.4.1 在 附 录 C 的测试工况下,供暖板的额定水流阻力不应大于30 kPa。

6.4.2 在 附 录 C

的测试工况下,供暖板的额定水流阻力与产品标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

6.5 压缩应力

在附录 D 的测试工况下,保温基板在相对形变为10%时,压缩应力不应小于200
kPa。

GB/T 29045—2012

6.6 无支撑龙骨供暖板的地面承载能力

6.6.1 长期承载能力:在附录 D 的测试工况下,供暖板应能长期承受200 kPa
的压缩应力。

6.6.2 短时承载能力:在附录 D 的测试工况下,供暖板应能短时承受800 kPa
的压缩应力。

6.6.3 供暖板的承载能力与产品标称值相比,不应有负偏差。

6.7 耐砂浆腐蚀性能

防腐型铝箔的耐砂浆腐蚀性能按7.7的方法试验,试验后的涂层表面应无脱落或明显被腐蚀痕迹。

6.8 剥离强度

铝箔与保温基板之间的剥离强度不应小于0.7 kN/m。

6.9 支路分集水器

6.9.1 在7.9.1的试验条件下,管接头与加热管的连接应严密不漏水。

6.9.2 支路分集水器内各通路之间水力失调度应在0.9~1.2之间。

7 试验方法

7.1 外观和尺寸

产品的外观和尺寸应采用目测和手动测量的方式检查,供暖板线性尺寸的测量方法应符合

GB/T 6342的要求。

7.2 供暖板的散热量

7.2.1 供暖板的总散热量应按附录B 的规定进行测定。

7.2.2 供暖板的向下散热量应按附录 B 的规定进行测定。

7.3 供暖板的工作压力

对供暖板内的水流管道施加1.2倍工作压力的水压并保持压力5 min,
供暖板不应有渗水或漏水

现象。

7.4 供暖板的水流阻力

供暖板的水流阻力曲线和额定水流阻力应按附录C 的规定进行测定。

7.5 保温基板的压缩性能

保温基板的压缩性能按附录 D 的规定进行试验。

7.6 无支撑龙骨供暖板的地面承载能力试验

无支撑龙骨供暖板的承载能力试验按附录 D 的规定进行试验。

7.7 防腐型铝箔的耐砂浆性

防腐性铝箔的耐砂浆腐蚀性能试验应按GB/T 8013.3—2007
中耐砂浆性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后目

视检查涂层表面。

GB/T 29045—2012

7.8 粘接胶的粘接性能

铝箔与保温基板之间的剥离强度测试应按GB/T 2792 的试验方法进行。

7.9 支路分集水器

7.9.1
供暖板内分集水器管接头与加热管的连接严密性试验应按下列要求,分别进行冷热水循环试验
和耐拉拔试验:

a) 冷热水循环试验应按照附录 E 的规定进行;

b) 耐拉拔试验:交联聚乙烯 (PE-X) 管 材 应 按 GB/T 18992.2、聚 丁 烯
(PB) 管 材 应 按 GB/T 19473.2、耐热聚乙烯(PE-RT) 管材应按 CJ/T175
规定的耐拉拔试验要求进行试验, 其中耐热聚乙烯(PE-RT) 管材按管系列 S2.5
确定轴向拉力。

7.9.2 采用高于被测支路分集水器1 m 以上的两个容器,将10 L
水从分集水器热源供水口注入,在各
个供水口以量杯接水,从注入开始到各供水口的水流完为止(滴水的间隔超过了5
s),然后将各量杯的
水量数值与平均值相比,计算水力失调度。此后,再以同样方法试验支路分集水器回水管路之间的水力
平衡性能。

8 检验规则

8.1 组批

同一工艺生产的供暖板作为一批,每批数量为3000片,不足3000片按一批计。
一次交付可由一

批或多批组成,交付时应注明批号,同一交付批号产品为一个交付检验批。

8.2 出厂检验

8.2.1 出厂检验项目按表1的规定执行。

8.2.2 产品应经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1 检验规则

序号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技术要求条款

试验方法条款

1

外观和尺寸

6.1

7.1

2

供暖板的散热量

6.2.1

7.2.1

3

供暖板的向下散热量比例

6.2.2

7.2.2

4

供暖板工作压力

6.3

7.3

5

供暖板的水流阻力

6.4

7.4

6

保温基板的压缩应力

6.5

7.5

7

无支撑龙骨供暖板的地面承载能力

6.6

7.6

8

防腐型铝箔的耐砂浆性

6.7

7.7

9

粘接胶的粘接性能

6.8

7.8

10

支路分集水器严密性试验

6.9.1

7.9.1

11

支路分集水器水力平衡试验

6.9.2

7.9.2

该项目仅在新产品批量投产前或产品的结构、制造工艺、材料等更改对产品性能有影响时进行检测。

GB/T 29045—2012

8.3 型式检验

8.3.1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批量投产前;

b) 产品在设计、工艺、材料上有较大改变时;

c) 停产满一年再次生产时;

d) 正常生产时每两年进行一次;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

8.3.2 型式检验项目应按表1规定项目进行。

8.3.3 检验判定原则

所有型式检验项目合格为型式检验合格。型式检验有一项不合格时,则随机抽取双倍样品,进行该项

复检,若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为不合格批。型式检验不合格,应停止产品出厂,直到型式检验合格为止。

9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9.1 标志

9.1.1
供暖板铝箔表面应粘贴牢固的标记,标记不得造成供暖板出现损伤。其内容应包括:

a) 产品名称和规格尺寸;

b) 总散热量和向上散热量比例、工作压力、工作温度;

c) 厂名和商标;

d) 生产日期。

9.2 包装

9.2.1
供暖板应按相同规格装入包装箱内并封口,包装方法应保证产品在正常运输中不被损坏。每个
包装箱重量不宜超过25 kg,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协商确定。

9.2.2 外包装上至少应有下列标记:

a) 生产厂名、厂址和商标;

b) 名称及其采用的管材;

c) 产品规格尺寸和数量;

d) 生产日期和产品批号。

9.2.3 包装箱内应附有使用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

9.2.4 产品使用说明书内容:

a) 产品采用的标准名称;

b) 产品名称、规格、特点及用途等;

c)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 规格尺寸;

● 加热管的材质、管径和地暖板的加热管回路数;

● 标准测试工况下,供暖板的总散热量和向上散热量比例;

● 标准测试工况下,供暖板的工作压力;

● 标准测试工况下,供暖板的额定水流阻力和水流阻力曲线或局部阻力系数;

● 标准测试工况下,供暖板的地面承载能力;

● 安装说明、使用要求;

GB/T 29045—2012

A

(资料性附录)

供暖板的结构

A.1 供暖板的结构

供暖板的结构示意图见图 A.1 和 图 A.2。

style="width:6.34667in;height:4.56676in" />

style="width:6.53988in;height:2.6334in" />

说明:

1 — — 加热管(供水端);

2 — — 加热管(回水端);

3 — — 支撑龙骨;

4 — — 保温基板(由基本单元①、②、③组成);

5 — — 支路分集水器;

6 — — 铝箔。

图A.1 供暖板平面示意图

GB/T 29045—2012

style="width:6.36665in;height:1.54682in" />

说 明 :

1 — — 铝箔;

2 — — 保温基板;

3 — 加 热 管 ( 供 水 ) ; 4 — — 加热管(回水)。

A.2 保温基板(基本单元②)的 A-A 剖面示意图

A.2 支路分集水器

支路分集水器的结构示意图见图 A.3 和 图 A.4。

style="width:8.39342in;height:3.25336in" />

style="width:7.8267in;height:3.13346in" />

说 明 :

1 — — 主体;

2 — — 供暖板内加热管接头;

3 — — 热源供回水管接头。

A.3 暗装型支路分集水器示意图

style="width:3.59334in;height:3.22652in" />style="width:4.68004in;height:3.3132in" />

GB/T 29045—2012

说明:

1— 主体;

2——供暖板内加热管接头;

3——热源供回水管接头。

A.4 明装型支路分、集水器示意图

GB/T 29045—2012

B

(规范性附录)

供暖板散热量的测定方法

B.1 测试系统配置和测试方法

B.1.1 测试目的

利用本测试方法可以测定供暖板的总散热量和供暖板向上散热量占总散热量的比例。

B.1.2 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示意图如图 B.1 所 示 。

style="width:6.75338in;height:5.24817in" />

说明:

1-—安装供暖板的闭式小室;

2——小室六个壁面外的循环空气夹层;

3——冷却夹层内循环空气夹层循环处理装置;

4——检测和控制的仪表及设备;

5—供给被测试供暖板能量的热媒循环系统;

6——测试样品。

B.1 测试装置示意图

B.1.3 闭式小室的要求

B.1.3.1 小室内部的净尺寸为:长度(4.0±0.2)m; 宽度(4.0±0.2)m;
高度(2.8±0.2)m。

B.1.3.2 小室在测试过程中均应保持气密且小室内壁面不应结露。

B.1.3.3 小室的内表面应涂非金属亚光涂料,其发射率不应小于0.9。

B.1.3.4 小室采用空气冷却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小室周围应设夹层,夹层内应维持稳定的温度环境;

b) 夹层外围护层的墙、屋顶和地面总热阻不应小于1.73 m² ·K/W;

GB/T 29045—2012

c)
小室门应直接对着夹层外门,夹层外门应气密,并宜具有和夹层墙相同的热阻;

d) 小室的四壁、门、屋顶和地面的热阻偏差应小于20%;

e)
夹层内由可控温的送回风系统形成的循环空气,使小室的六个面得到均匀冷却。夹层的宽度
不得小于0.3 m, 宜为0 . 5 m; 夹层内冷却空气的平均流速宜为0.1 m/s~0.5
m/s。

B.1.4 供暖板及其铺设

B.1.4.1 供暖板铺设形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供暖板边长为3.0 m~3.2m, 在闭式小室内居中对称铺设;

b) 测试时由下至上分别铺设支架、基础层、供暖板、装饰面层,如图 B.2
所示。

style="width:7.77998in;height:6.84662in" />

B.2 供暖板安装示意图

B.1.4.2 试验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支架采用木质材料,高度30 cm±2 cm;

b) 基础层应水平放置,材料为3层以上的优等品细木工板,尺寸为3 .2 m×3.2
m,含 水 率 6.0%~14.0%,翘曲度不超过1.0 mm/m, 其热阻值为0.10 m²
·K/W~0.11m² ·K/W;

c) 装饰面层为12 mm 厚的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d) 供暖板和绝热胶带由测试委托方提供,绝热胶带在供暖板四周粘紧;

e) 供暖板与基础层、装饰面层应紧密接触;

f) 与基础层相互接触的支架面积不超过基础层面积的3%。

B.1.5 闭式小室内各参数测量

B.1.5.1 空气温度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小室的中心轴线上温度测点的布置及其测量误差应符合:

● 基准点空气温度,距地1.5 m, 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 1℃;

● 其他点温度,距地1.5 m 及距顶面0.05 m 共两点,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2℃;

b) 在每条距两面相邻墙1.0 m 处的垂直线上,离地面0.75 m、1.50m
高的两点(共8个点)宜设

GB/T 29045—2012

置温度测点,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2℃。

B.1.5.2 小室六个内表面的中心点表面温度的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2℃。

B.1.5.3 其他参数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小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测量误差不应超过±5%;

b) 采用空气冷却时夹层内的空气温度,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5℃;

c) 大气压力,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1 kPa。

B.1.5.4 热媒循环系统参数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供暖板进口和出口的水温,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1℃。

b)
水的质量流量宜采用称重法测量。当采用其他方法测量水流量时,该方法应能用称重法验
证,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5%。

B.1.5.5 供暖板向下散热量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基础层的下表面紧密粘贴9个热流计,布点如图 B.3 所示;

b) 热流计不确定度为5%。

| | | |
|-----|-----|-----|
| | | |
| | | |

图B.3 热流计布点仰视图

B.2 测试方法

B.2.1 标准测试工况

B.2.1.1
标准测试工况应为:基准点空气温度18℃,小室大气压力为标准大气压力,供暖板进口水温

为60℃,供回水温差为10℃时的测试工况。

B.2.1.2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供暖板的总散热量应通过测量流过供暖板的热媒质量流量(称重法)和

供暖板进出口的焓差来确定。

B.2.2 供暖板的总散热量测量和计算

供暖板的总散热量由式(B.1)、式(B.2) 计算:

式中: Q. —

Gm —

Q.=Gm(h₁-h₂) … … … … … … … … … …(B. 1)

Gm=m/t ……… … … … … … …(B.2)

供暖板的总散热量,W;

通过供暖板的水的质量流量,kg/s;

hi,h₂—— 供暖板进出口比焓,J/kg,根据测量到的供暖板进出口温度t₁ 和 t₂
,通过查100 kPa 压力

下的水的物性参数表得到该比焓;

style="width:0.6866in;height:0.12012in" /> 集水容器中水的质量,kg;

t 集水容器收集水的采样时长,s。

GB/T 29045—2012

B.2.3 供暖板向下散热量的测量和计算

供暖板向下散热量由式(B.3) 计算:

Qa=qaS … … … … … … … … … …(B.3)

式中:

Q—— 供暖板向下散热量,W;

qa— 9 个热流计测定的平均热流密度,W/m²;

S — 供暖板的面积,m²。

B.2.4 大气压力修正

当测试小室大气压力与标准大气压力 p=101.3 kPa 有偏离时,应按式(B.4) 、
式 (B.5) 计算散

热量:

Q=Q'×α … … … … … … … … … …(B.4)

Q=Q'×a ………………… …… (B.5)

式中:

Q 供暖板总散热量,W;

Q 供暖板向下散热量,W;

Q',— 根据式(B. 1) 测量值计算得出的总散热量,W;

Q'u—— 根据式(B.3) 测量值计算得出的向下散热量,W;

α ——标准大气压力条件下的总散热量修正系数。

α=1+β(po-p)/po ………… … ……… (B.6)

式中:

β——系数,取0.3;

p—— 测试小室的平均大气压力,kPa;

po 标准大气压力,101.3 kPa。

B.2.5 供暖板向上的散热量比例

style="width:2.66003in;height:0.59994in" /> … … … … … … … … … …(B.7)

式中:

Q₁—— 由 式(B. 1) 或式(B.4) 计算得到的供暖板总散热量;

Q₄— 由 式(B.3) 或式(B.5) 计算得到的供暖板向下散热量。

B.2.6 测试工况

B.2.6. 1
供暖板进出口的热水温差为10℃,供水温度分别为60℃、50℃和40℃的三种工况下,测试

供暖板总散热量和向下散热量。

B.2.6.2 水的质量流量偏差不应大于±2%。

B.2.6.3 不同工况间基准点空气温度应维持在18℃,波动值不超过±1℃。

B.2.7 稳态条件

B.2.7. 1 应通过自控系统对相关参数进行定时监测,当在至少30 min
内得到的所有读数(至少10组)

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小于下列范围时,可以认为达到稳态条件:

GB/T 29045—2012

a) 热媒循环系统的稳态条件如下:

测试参数 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

流 量 ±1%

温 度 ±0.1℃

b) 测试装置环境的稳态条件如下:

测试参数 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

各壁面中心温度 ±0.3℃

基准点温度 ±0.1℃

B.2.7.2 在测试过程中热媒循环系统和测试装置环境都应保持稳态条件。

B.2.8 测试时间及记录

在确定热媒管路和测试装置在某一状态下已达到稳定要求后,在等时间间隔上连续进行10次测

试,其总时间不得小于0.5 h。
要求测量的热媒和小室的数据包括温度、流量、热流密度应予记录。

在证实记录值符合所要求的偏差范围内之后(包括稳态条件),便可采用平均值计算地暖板的散

热量。

B.2.9 测试报告

B.2.9.1
测试实验室应根据本方法规定的测试程序和计算方法出具测试报告。

B.2.9.2 测定报告应包括下列各项:

a)
三种工况下的进出口水温,空气基准点温度,流量,铝箔单位面积重量,总散热量和向上散热量
比例;

b) 能反映被测供暖板构造、形状、主要尺寸及特点的照片或简图;

c) 注明被测供暖板制造材料、外形尺寸、连接方式及安装情况;

d) 样品安装中的任何非标准做法;

e) 不符合本方法规定的测试项目及原因;

f) 测试人签章及测试日期。

GB/T 29045—2012

C

(规范性附录)

供暖板额定水流阻力和水流阻力曲线的测定方法

C.1 测试方法

在供暖板内通入一定流量、
一定温度的水,测定供暖板进出口之间的水流阻力。

C.2 测试装置

C.2.1 水流阻力实验装置如图 C. 1 所示:

style="width:10.3733in;height:2.95988in" />说明:

1——待测供暖板;

2——进口测压点;

3—— 出口测压点;

4、5—— 阀门;

6——压差变送器;

7——温度计;

8——流量计。

C.1 水流阻力实验装置示意图

C.3 仪表和仪器

C.3.1 压差变送器精度不应低于1 .5级。

C.3.2 流量计精度不应低于3级。

C.4 试验条件

C.4.1 供暖板试样是带有支路分集水器的组装完整供暖板。

C.4.2 试验液体为常温清水。

C.4.3 所有测量均应在流量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当在至少5 min
内得到的所有读数(至少3组,间隔不

小 于 1 min) 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小于±1%,可以认为达到稳态条件。

GB/T 29045—2012

C.5 测定方法

C.5.1
试验准备:在试验开始前,为了消除试验装置本身存在的压降,应在试验条件下将测压点短接

校准试验台压降为0。

C.5.2
校准完毕后,将待测供暖板安装在试验台上,热媒从进口方向流入,两个测压点位置应靠近待

测供暖板进、出口位置(管长不小于300 mm), 测压孔直径为2 mm~6
mm(管、孔的内表面应光滑)。

C.5.3 额定水流阻力的测试

C.5.3.1 在稳定试验条件下,测出的供暖板在表C. 1
规定的额定流量下进出口之间的水流阻力。

C.1 额定流量

序号

供暖板面积/m²

加热管回路

额定流量/(L/h · 片)

1

9.0~8.1

4

96

2

8.0~7.3

4

80

3

7.2~5.5

4

72

4

5.4~3.6

4

60

5

5.4~3.7

2

48

6

3.6~3.0

2

36

7

<3.0

1

24

C.5.3.2 水流阻力曲线的测试方法:

至少测7点不同流量下的供暖板进出口之间的水流阻力值,从大流量开始逐渐调至小流量,流量变
化率为0.005 m³/h 左右,中间点为表 C.1
规定的额定流量,由各水流阻力值连接绘制成水流阻力

曲线。

C.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

a) 产品名称和标记;

b) 产品生产企业名称;

c) 试样数量、编号、尺寸;

d) 试验结果:测试完毕后,给出水流阻力曲线或局部阻力系数;

e) 试验日期。

GB/T 29045—2012

D

(规范性附录)

供暖板承载能力和压缩性能的试验方法

D.1 保温基板的压缩性能

D.1.1 保温基板的压缩性能应按 GB/T 8813 的规定试验。

D.1.2 试样的厚度应基材厚度相同,受压面应为(100±1)mm×(100±1)mm
的正四棱柱试样。

D.1.3 试样数量应为9个,应分别从3块供暖板基材上切取。

D.1.4 试验结果应为9个试样的平均值。

D.2 无支撑龙骨供暖板的短时承载能力试验

D.2.1

试验设备应符合 GB/T 8813 的要求。压头直径为φ40 mm
圆柱体,压头的位置在承压托板的上方
中心,压头平面平行于承压托板。承压托板为不会变形的方形钢板,托板的边长应大于受压的供暖板

试样。

D.2.2

供暖板试样的表层材料应符合GB/T18102 的性能要求,板厚应为12 mm
的木质地板,试样数量

应为5个。

D.2.3 测定方法

压头施力位置应位于试样的中心,压头加载预负荷50 N
并调节形变位移为零点。

试验加荷速度应为1.5 mm/min, 应在试样受压处形变为1.0 mm 时记录受力值F。

D.2.4 结果表示

D.2.4.1 地暖板受压处形变1 .0 mm 时的压缩应力 a(kPa), 应按式(D.1)
计 算 :

α=10³×F/A ………………… … …(D. 1)

式中:

F— 使试样受压处形变为1.0mm 的力,单位为牛顿(N);

A—— 压头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

D.2.4.2 试验结果应取5个试样的平均值。

D.3 供暖板1000小时承载能力试验

D.3.1

压头直径为φ40 mm
圆柱体,承压托板为不会变形的方形钢板,托板的边长应大于受压的供暖板试

样。压头的位置应在承压托板上方中心,平行于承压托板平面。

设备要有测量压头位移量的装置,准确度为±0.01 mm。

GB/T 29045—2012

D.3.2 试样

供暖板试样同D.2.2, 试样数量应为3个。

D.3.3 测定方法

压头施力位置为试样的中心,为消除基材和表层材料之间的间隙,加载预负荷50
N 并调节形变位

移为零点。继续加荷251 N (即压强为200 kPa),记录供暖板受压的初始形变值。

试验时间1000 h(形变量已稳定不变),记录1000 h
时受压的形变值,与初始形变值进行比较。比

较的形变量差值,不应大于0.2 mm。

D.3.4 结果表示

按3个试样的形变量平均值取值。

D.4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

a) 产品名称和标记;

b) 产品生产企业名称;

c) 试样数量、编号、尺寸;

d) 试验结果;

e) 试验日期。

GB/T 29045—2012

E

(规范性附录)

支路分集水器冷热水循环试验方法

E.1 原理

管材和支路分集水器按规定要求连接,在规定的压力下承受规定次数的温度交变试验,检查管材、

管材与分集水器连接处的破坏、渗漏情况。

E.2 设备

试验设备包括冷热水交替循环装置、水流调节装置、水压调节装置、水温测量控制装置以及必要的

支撑设施,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冷水温度应能满足(20±2)℃;

b) 热水温度应能满足(95±2)℃;

c) 水压应能保持在(0.8±0.05)MPa;

d) 冷热水交替应在1 min 之内完成;

e) 每次循环的时间(min):30* (冷热水各15+)。

E.3 试样的连接与安装

试样的连接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取四支路分集水器2个串联连接、与分集水器配套的等长管材4根,按图 E.1
进行连接;

b) 管材和分集水器连接处以管箍压紧;

c) 使管材处于水平、自由状态。

style="width:10.0934in;height:4.23324in" />

说明:

1——热源管;

2——加热管。

E.1 支路分集水器连管示意图

GB/T 29045—2012

E.4 试验步骤

E.4.1 将试样内充满水并驱除空气,与冷热水循环装置连接。

E.4.2 使(20±2)℃的水在管内流动并保持至少1 h。

E.4.3
将设备的压力、温度调节到规定值,开始进行冷热水循环试验,依先冷水、后热水循序进行。

E.4.4
五个循环后可拧紧或调节接头以使系统处于不漏水的状态,调节平衡阀使分集水器入口温度

与出口温度之差不大于5℃。

E.4.5
继续试验,直至试样破坏、渗漏或达到5000次循环而无破坏,终止试验。

E.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 本标准号;

b) 分集水器的名称、商标或生产商、规格、型号、来源;

c) 管材的名称、材质、商标或生产商、规格、来源;

d) 试验条件;

e) 试验结果,如果试样出现破坏,应记录破坏时间与现象;

f) 如果试样出现渗漏,应记录发生的时间、类型及位置;

g) 试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29045-2012 预制轻薄型热水辐射供暖板. 进一步学习

联系我们

DB33-T 1314-2023 猴头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pdf